首页

国产FJ吐奶在线

时间:2025-05-29 13:36:13 作者:河北衡水:“花式解压”迎高考 浏览量:96691

  联播+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把脉定向,他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此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等重大场合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是前提

  传播力是指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

  面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肩负鼓舞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新闻舆论战线如何有效提高传播力至关重要。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为媒体融合发展锚定目标: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一句“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点明媒体融合发展的前进方向。

  2018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媒体融合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2022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 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视频截图。

  如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主流媒体在“融”中创新,在“合”中发展,让自己“活”起来、“快”起来、“新”起来。《锦绣中国年》《走进县城看发展》《江河奔腾看中国》等专题报道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领航》《中国UP!》《新千里江山图》等一系列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融合作品不断涌现;《时政微观察》《天天学习》《第一观察》《一见》等新媒体品牌栏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5G、云计算、全息投影、XR等新技术助力主流价值传播力版图不断扩大......

  放眼瞬息万变的未来,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探索将更多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拓展主流价值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在提升传播力上占据更多主动权。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力”是过程

  引导力是通过凝聚共识,帮助公众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舆论朝着理性、正向发展的能力。

  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对不对、强不强、实不实,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

△ 2022年10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媒体记者户外进行现场报道。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课题。

  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传递党的声音,全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影响力”是关键

  影响力是指新闻机构通过自己生产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产品,影响公众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提升新闻舆论影响力,首先要明确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犹记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先后调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与一线采编记者交谈,鼓励大家要接地气,多采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 2024年1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年新愿》报道中,辽宁营口鲅鱼圈区大集卖饼干的小哥憨态可掬的表情、生机勃勃的脸庞、充满烟火气的新年愿望,让他火爆出圈。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唯有深入基层接地气、知民心、了解国情世情,始终心系人民、讴歌人民,推出一批批“沾泥土”、“冒热气”、受欢迎的精品力作,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才能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公信力”是目标

  公信力是指新闻机构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其核心在于“信”字。

△ 2023年6月,媒体刊发报道将小孟不幸被跳楼者砸中的事推到了大众视野中,也为经济状况不好的这家人快速筹得急需的医药费、生活费等,一解燃眉之急。2024年新年,小孟给记者写了一段新年祝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才能使公众信服。有些媒体为博取受众眼球,在未核实新闻事实之前就发布消息,甚至片面选取新闻事实中的某一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而罔顾新闻事实的本质,导致新闻伦理失范和公信力受损。

  针对这一现象,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时提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如何“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总书记思之深,谋之细:

  在报道角度方面,总书记要求新闻媒体“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在报道题材方面,总书记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在报道效果方面,总书记表示,新闻媒体“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在舆论斗争方面,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要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宣传,把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宣传好,把我国发展为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宣传好,批驳各种针对我国的无端质疑和不实攻击”。

  ............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闻舆论“四力”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它既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实践路径,更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新闻舆论工作者唯有深刻理解新闻舆论“四力”,才能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宋春燕 毛长志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日本执政联盟未获众议院过半议席 经济问题叠加黑金丑闻影响选情

据了解,2024宛马总规模为15000人,设置马拉松(42.195公里)和欢乐跑(5公里)两个项目,受到全国跑友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

中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

钱塘自古繁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西湖博物馆的南屏晚钟,走进西子湖畔的苏堤春晓。春天在一堤六桥上看一株杨柳一株桃,傍晚在保俶塔对岸遥望孤峰犹带夕阳红。中国传统山水美学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体现在西湖十景如画如诗的两宋气韵中。

阴雨连绵浸申城:雨日近50年同期最多

广东推动台企优化产业布局 助力粤东西北“融湾发展”

“喝一杯咖啡,和三五好友聊聊天,再结伴打泰拳,老年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生活节奏。”在林仲福看来,尽管他的身体在老去,但心态却越活越年轻。

成都天府大道悬挂五星红旗迎接国庆节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北京将不断优化创新办赛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前沿技术交流窗口;强化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首选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

相关资讯
中国应急管理部针对皖豫鄂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不仅关注个案公益修复,更注重通过类案监督主动发现治理短板漏洞。一是从具体公益侵害和侵害危险整改,到系统问题整治。山西省晋城市检察院以整治矿用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安全隐患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行政机关对全市115座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检查,构建全流程管控、全方面检查、全覆盖监管工作机制,有效防范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隐患。贵州省检察机关督促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监督,推动汽修企业规范汽车报废程序,防止营运车辆“带病上路”。二是通过个案办理推动相关部门厘清职责,有效破解“九龙治水而水不治”难题。江西省崇义县检察院针对上堡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主体职责交叉、保护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推动多部门厘清职责、协同治理,助力将“双遗产”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促进文化遗产整体和长效保护。三是以案件办理推动形成地方立法等长效机制,完善相关行业、领域、区域治理制度。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加强预付卡消费领域金融乱象整治,通过办案推动市政府办公室发文,由17家单位建立镇江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稳步推进建设市级预付卡监管平台。湖南省株洲市检察院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将公益诉讼纳入《渌水保护若干规定》《电力设施保护若干规定》《物业管理若干规定》《株洲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地方立法。

热门资讯